在巴菲特眼中,一家企業競爭力的高低,代表其投資價值的高低,
因此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,他都會持續尋找股價被低估的優質,
靜待好買點,並在買進之後長期持有。
一般投資人較重視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,
但他更重視一家公司是否能夠長期維持高獲利、高配息。
事實上,他不是藉由股票買賣致富,而是因為長期投資好公司,
歷年配股配息加上股價上漲,讓他的投資績效遠遠超越大盤。
巴菲特的投資力求簡單,許多投資標的都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
例如可口可樂(飲料)、吉列(刮鬍刀)、美國運通(信用卡、旅行支票)。
投資一家公司之前先問問自己,是否能夠在3 秒鐘之內說清楚這家公司是做甚麼的,
否則不是自己還不了解這家公司,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過於複雜,很難搞懂。
在這裡自己整理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所歸納出以下準則:
1. 過去五年ROE(股東權益報酬率)大於15%,若能穩定向上更佳;
2. 盈餘再投資率最好低於40%(如此才能配發高股息),最高不超過80%;
高盈餘再投資率,須搭配高獲利成長;
3. 企業經營型態:產品經久不變(不易被取代)、獨占、多角化,至少具備一項;
4. 排除上市未滿兩年、且年盈餘低於新台幣5億元者;
5. 本益比12倍或以下買進,變太貴(例如40倍本益比)就賣出。
@公司競爭力指標ROE愈高愈好
巴菲特主張,「成功的企業績效指標,是獲得較高的ROE(股東權益報酬率),
而不只是在於每股盈餘的持續增加。」
如何去判斷一家公司基本面的好壞,主要是觀察其近5年ROE的高低變化。
由於ROE是公司EPS(年度每股獲利)除以NAV(每股淨值),
因此一家公司必須能夠長期維持高EPS、低NAV,才能穩健維持高ROE。
ROE的高低代表了各公司競爭力的強弱,也與投資人的報酬率高度相關。
但由於各公司所處的產業景氣循環位置不同,
因此ROE的評比不能光看一個年度,起碼要看過去5年內的數據。
@營運型態穩賺指標盈再率愈低愈好
巴菲特認為,長期而言「配發股息愈高、再投資愈少」的公司愈好,
因為這代表公司以現有營運型態就可以不斷賺錢,不需要不斷再投資(增加資本支出),
賺來的錢大多數可以用來分派股息給股東。
@經營者誠實指標 董監持股須10%以上
對於巴菲特要求「公司管理者誠實」,
更具體的說法就是以「公司董監持股是否達10%以上」來判定。
他表示,一家公司的董監持股若低於10%,公司經營者的誠信就有疑慮,
恐怕經營者的利益與公司(股東)的利益不一致,很多企業掏空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。
@上市需滿兩年、且年盈餘高於新台幣5億元者
為甚麼要排除上市未滿2年、且年盈餘低於新台幣5億元者?
這是因為國內有許多公司為了通過上市審查,並以高價掛牌,
往往在上市前後把業績做得很漂亮,之後卻出現業績大衰退,
有些甚至一蹶不振、爆發財務危機而下市,因此上市前2年應列為個股的觀察期。
而排除盈餘低於新台幣5億元者,主要是剔除股本較小、較不具經濟規模(競爭力),
或可能作假帳的個股。
巴菲特說︰「買股票時,應該假設明天開始股市要休市3-5年。」
投資一支股票,一定要有耐心等到股價便宜時再放膽去買,
並且對它有絕對的信心願意抱得夠久,所以套牢不用擔心,
只要是好公司,你買的是好價格,幾乎最後都會翻身。
這樣最後才有倍數與複利效果。
每個人的背景不同,能理解的範圍也互異,
即便用同樣的方法,選出來的股票也會有3成的出入。
因此,建議每一位投資人建立自己的理想名單。
買股票時選擇在低檔整理時,找出未來有機會的股票,
以分批向下買進的方式,盡可能降低持股成本及風險,
決不因為消息的影響,跟著大家去搶熱門股。
所以說,投資股票沒有任何的捷徑,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。
在這裡自己有幫大家整理一份價值型投資的合理價格資料
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~
*注意*
最新版的資料只提供給客戶使用,故不在網誌進行更新,敬請多多見諒。